新闻中心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专题第一百三十六】张队长与连柯那些事——记连柯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克功

发布时间:2016-12-06浏览次数:2

2013年12月,经石化学院党委组织部推荐,学生处干事张克功被省委组织部任命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连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任期3年。2014年7月,经学院双联办推荐,被张家川县任命为连柯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任期2年。打那以后,学院干部进村入户,就会在第一时间见到张克功,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张队长。

连柯,古称高庄,这座位于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小村庄,张队长用了三年的时间,将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情,那里的故事,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

那里的山,不高,不秀,但厚实。大山里厚实的黄土层,承载着全村老老少少祖祖辈辈的农业生产,供养着男男女女的日常口粮。坐落于半山坡的村小学校,还有学校旁边的二郎庙,以及环绕四周,上上下下,错落有致的民居,组成了连柯村。

学校承载着希望,小庙寄托着信仰,而或新或旧,或土木或砖混的小院落,是那里老百姓最温暖的家。四季轮回,那里的人们播洒汗水,在百顷塬上一道道的梯田里种植、收获着小麦、油菜、玉米、洋芋,还有香甜的花牛苹果。

清水河里的水,不深,不急,但清冽。蜿蜒曲折的小河水,昼夜不息,涓涓淙淙,从古流到今,滋润着连柯的土地,涤荡着人们的心灵。新修的河堤,坚固美观,蜿蜒环绕着三国街亭古战场,日夜守护着这座小村落的历史和文化。河水与堤坝,每天在这里演绎着刚与柔的舞蹈,流淌的河水,正如文化广场上翩跹起舞的女子的细腰般柔美,静立的堤坝,就像田间地头挥汗劳作的男人的臂膀般坚实,刚与柔的结合,力与美的交织,绘就了连柯的自然之美。

村里的人们,又有什么样的文化呢?自然是男女老少,形形色色。但这里的人又都有个共同点,每家每户印刻着 “耕读第”的门匾,将“耕读”二字融进了连柯人的血液里,渗进了连柯人的骨子里。“耕读传家”是世代连柯人的传家格言,耕田以事稼穑,读书以明礼仪,耕田供温饱,读书知廉耻,耕田谋生,读书做人。简明的格言,连柯人世代传承,人人遵循,居耕读第,做文明人。

张队长起初是充满好奇,走遍了连柯村的山山水水,用脚步丈量了连柯村的每一块土地。可丈量的结果让他久久不能平静,大山里的居民近一半处在贫困状态,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如何才能让这里的群众脱贫致富呢?

张队长的思索还在于:依山傍水而居的连柯村,头顶着回乡文化、三国文化、大地湾文化,耕种着湿润的黑土地,怎么就走不出贫困的影子?

张队长与连柯村的故事,述之如悬河不绝,书之则可以充栋,单就与兰州石化学院的双联故事,就够得上一箩筐。2012年,连柯村与石化学院双联结缘,自打张队长进村入户的那一天起,双联的真情树就迅速生根发芽,不断地开出喜悦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借助学院联村的春风,张队长就对连柯村小康建设勾画了新思路:通路、通水、转观念,美化、亮化、和谐村。为此,张队长狠下决心,连续在村上工作一个月时间,撰写了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村卫生室、村幼儿园、村文化活动室和安全饮水工程、上山农路等6项事关连柯村小康建设大局的基础建设项目调研报告,报请学院党委同意后迅速上报到了省委双联办,很快省委双联办就批复了全部项目,当2015年的春风吹进连柯村的时候,所有的项目开工了……

连续三年的帮扶实践,经多方协调争取,连柯村的出行道路得到了硬化,清澈的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太阳能路灯照亮了群众夜间出行的道路,新建的文化广场上群众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连柯村有了自己的幼儿园,农村的孩子和城里人一样接受学前教育,单位联村,村里的基础建设得到了改善,干部联户,联出了与贫困户群众的真感情,农民的孩子上学,学院老师像自家孩子一样操心,老人生病,积极联系医院救治,逢年过节,互送真挚的问候,和谐连柯正在努力实现农村小康梦。

惠农政策的宣传讲解,打消了村民的顾虑,放开步子搞产业,甩开膀子谋发展,发起了合作社经营,谋划了新农村蓝图。村民烧伤,牵动全院师生的心,及时的捐款,帮助一家子渡过难关。邀请专家教授,走进牛棚,手把手指导拌饲料,走进果园,亲自修剪压枝。更是有一年一度的农民工技能比武,电焊点亮了希望的火花,土建砌出了坚实的基础,电工接通了心灵的交流。学生社团活动,热情迸发,歌唱舞蹈,腰鼓武术,掌声欢笑声回荡在广场上空,村民的农闲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家电维修,为老百姓节约了开支,老百姓为师生精湛的技术竖起了大拇指。支教的学生,给村小学注入了新鲜血液,生动的课堂教学,丰富的课外活动,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离别时不舍的泪水,小学生流泪,大学生也流泪。

2015年下半年,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展开之际,村干部对六个精准和“853”挂图作业要求茫然不知所措,加之对电脑不会使用,一时乱了手脚。张队长带领村干部硬是集中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把村里384户群众全部走了个遍,各家有多少口子人、收入怎么样、困难在哪里、帮扶重点在哪里等,一一进行了了解和登记,按规定时限完成了县里提出的“853”挂图和脱贫手册的制作。

在新农村发展的今天,连柯人也不甘落后,踏着全省双联的步子,迎着扶贫的春风,继往开来,兴产业,搞养殖,栽果树,种大棚,卯足了劲,上紧了弦,以积极踏实的脚步,正奔向全面小康生活。

也许正如毛主席对郭沫若所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连柯,不管道路如何曲折,请你保持前进的脚步。连柯,请你记住这个做了三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外地后生,因为,您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撰稿:李富荣)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