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女,二级教授,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享受甘肃省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津贴者。现任应用化学工程学院教师,无机化工专业领军人才。兼任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行业技术中心创新团队成员、甘肃省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咨询专家库成员、甘肃省财政厅特聘专家。从教36年来,一直工作在学院教学、实践及科研的第一线,在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教生涯所任理论课程有化工原理、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消费者化学等,所任实践课程有化工单元仿真实训、甲醇装置仿真实训、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具有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等资质。
获奖情况
2014年,主持教学成果:《西部循环经济背景下无机化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甘肃省教育厅级奖;
2015年3月,主编教材《无机化学》(第三版)获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一等奖;
2015年,作为主讲教师的《烧碱及聚氯乙烯生产技术》课程获院级精品课程;
2017年12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远恒·东方杯”高职HSE科普知识竞赛获团体二等奖,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2017年7月,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2019年,主持国家级《煤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合成氨生产技术》课程;
2019年9月,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一项,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2019年,获享受甘肃省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人员;
2006年,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的科研《共聚合方法合成具有长链支化结构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获中石油兰州石化科技创新二等奖;
2006年,主讲的《有机化学》获省级精品课。
2017年9月,获学校教学名师;
2015-2017年度及2013-2014年度,均获得学校教科研先进个人;
2016年,学校教师课堂竞赛获优秀指导教师;
2014-2015、2015-2016学年,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主要成果 近五年教科研立项、结题及论文论著(省部级及学校)
项目《新型保温墙体材料砂-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2017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资金三万元,项目负责人;
项目《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资金一万元 ,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项目《中熔指高刚性聚丙烯的开发》(项目编号:1606RJZA114),2016年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资金三万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项目《中熔指高刚性聚丙烯的开发及应用研究》,2016年西固区科技计划项目,资助资金十万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项目《工业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的稳/动态模拟》(项目编号:0814B-01), 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资金一万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项目《新常态下无机化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项目编号:JY2015-12),2015年学校教研项目,资助资金三千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主编出版教材五部(第一作者);发表教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EI及SCI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