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专题一百四十五】文明乡风入画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双联帮扶侧记二

发布时间:2017-09-12浏览次数:0

    初到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榆树村和连柯村,源于2012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简称双联)的重大决策部署,全省1.5万个单位40多万名干部联系了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的1.6万个贫困村,并且在6220个贫困村派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在第一时间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榆树村和连柯村两个贫困村进行了对接帮扶。

    云往哪里飘,取决于风吹的方向。人往哪里去,取决于生态环境的好坏。
    榆树村和连柯村虽然是贫困村,但其所处的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活的足迹,邻近的秦安县五营乡考古发现的大地湾古人类遗址就是最好的例证。秦文化、回乡文化和三国街亭古战场文化等滋润着那里居住和生活的人们,改革开放40年,是什么阻挡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
5月的村庄,一条不宽不急的葫芦河支流——清水河由东向西从两个村涓涓流淌而过,百顷塬生长茂盛的小麦、玉米和油菜籽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就在百顷塬上耕耘,从事着传统的农业生活。
    值得引人深思的是在两个村,不管生活多么贫困,经济多么困难,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刻着“耕读第”三个字,好像院落的徽章,镶嵌在门首。字是颜体黑字,饱满方正,浑厚雄强。
经了解得知,“耕”即耕作劳动,自食其力,“读”乃求知读书,“第”即门第,也可解释为“孝悌”。“耕读传家”,是来自群众心灵深处的风气,一种由衷地敬重“耕田”“读书”“孝悌”的纯朴信仰。
    从调研的情况看,两个村500余户1000余人口,人均耕地仅1亩左右,而且为旱作农业,粮食产量平均每亩800~1000斤,土地收入人均约1000元,远远满足不了群众解决贫困的需求。务工、经商、养殖和读书走出农村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选择。2012年前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300元。究其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历史欠账多、自然条件差、教育支撑弱、商贸活动少,农业生产效益低,致富门路有限。
    村干部的一番话道出了眼下两个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一,人心不齐,信息闭塞,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工作难干得很。”
学院作为教育单位,可投入的经费有限。但面对具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贫困村,学院党委一班人经研究,确立了帮扶思路:“文化引领,构建文明乡风,共建美丽乡村。教育支撑,提升文化素养,激活内生动力。”
    为此,学院决定以捐赠文化用品为切入点,全面展开双联帮扶工作。五年来,先后向榆树村和连柯村捐赠了电视机、办公电脑、专用粮仓、农业知识图书、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光盘资料和现代体育健身器械等。把党的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的同时,把信息、理念及时传送给迫切需要致富的群众,通过文化帮扶,尽快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提升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从那时起,学院每年坚持派出20批左右帮扶干部,每批4~6人进村入户,面对面交流、畅谈、谋发展,查找致贫的原因,研讨致富的出路,循序渐进,因户施策,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针对群众喜欢书画作品的实际,学院组织省级书法家免费为群众现场书写中堂、条幅和对联等作品。帮助两个村完善了农民秦腔自乐班和书法协会,捐赠了两套大功率音响和两个大型不锈钢宣传栏,先后派出4名老师教跳广场舞,派出5批大学生开展暑期送文化下乡活动,为群众演出各种文艺节目。2015年,学院为两个村资助10万元经费用于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一系列捐助和扶持活动的开展,不仅拉近了帮扶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有效宣传了双联行动六项任务、三大工程,而且使乡村变得更加和谐安宁。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也就大了。
    2015年春节期间,学院资助榆树村群众开展了“农耕乐”文化迎春活动,村民自编自演的秦腔、歌曲、小品、广场舞等节目精彩粉尘,乡土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天水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进行了采访和播出,一时传为佳话。
    2017年春节期间,张家川县委宣传部和龙山镇党委政府在榆树村再次开展了文化迎春文艺演出活动,不仅节目丰富多彩,演出阵容庞大,观看群众众多,由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评选出的脱贫致富能手、孝敬公婆好儿媳和教子有方好家长等榆树村八大好人颁奖更是把晚会推向了高潮,人们奔走相告,文明乡风展现出的美丽图画成为邻近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今走进两个村,道路得到了硬化,村容干净整洁,自来水通到了家里,太阳能路灯照亮了乡村道路。村小学朗朗的读书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幼儿园送孩子的大人满心期待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整修一新,时刻迎接孤寡老人入住。
    治贫先治愚,群众的精神面貌改变了,脱贫致富的观念也就随之转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文明乡风画卷逐步展开,两个村的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初的不足2300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5600余元,实现了整村预脱贫,榆树村和连柯村的春天已经来临。

(撰稿:李富荣)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