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3浏览次数:10

近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团总支成立了以10名师生为代表的社会实践小分队赴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开展了一场集公益服务与文化探寻于一体的实践之旅。学子们以青春之力扎根乡土,以赤子之心触摸历史,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追求。

党群同心聚合力,基层服务暖人心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张家川县榆树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两委”干部深入交流,了解榆树村在党建引领下的产业发展路径、乡村治理创新及民生改善成果。同学们主动协助工作人员整理档案资料、打扫服务中心环境,用点滴行动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添砖加瓦。

这场“零距离”的基层体验,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工作常态,更深刻理解了党建引领对于乡村发展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师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

红色足迹忆初心,革命精神励前行

离开榆树村,实践团队来到将军堡——这座承载着烽火记忆的红色教育基地。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透过斑驳的历史遗迹、泛黄的文献资料和珍贵的实物展品,重温了那段军民同心、浴血御敌的峥嵘岁月。堡内的每一处弹痕、每一段记载,都在诉说着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与无畏担当。

参观尾声,全体队员在堡前整齐列队,高举右拳重温入团誓词。铿锵誓言回荡在古堡上空,既是对革命精神的庄严致敬,更凝聚起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的青春决心。这场红色洗礼,让理想信念的火种在学子心中愈发炽热。

志愿服务显担当,洁净乡村共参与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团队在榆树村开展了“洁净乡村”志愿服务。炎炎烈日下,队员们分组深入街巷,弯腰清理墙角杂物、捡拾散落垃圾,汗水浸湿衣衫却丝毫未减热情。同时,大家向村民发放环保手册,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垃圾分类、庭院整洁的小妙招,倡导“共建共享文明家园”的理念。

此次行动不仅让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更以青春活力感染着村民,让“美丽家乡”的意识在互动中悄然扎根。


探源文明根脉,感悟历史厚重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队员们走进大地湾博物馆与遗址区,开启了一场穿越八千载的文明对话。作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大地湾遗址记录着先民从采集渔猎到定居农耕的文明跃迁。在博物馆内,彩陶的纹路、石器的磨痕,无声诉说着远古智慧;遗址现场,半地穴式建筑的遗迹、碳化的谷物标本,让队员们仿佛看到先民刀耕火种、筑屋而居的生活图景。

随着讲解员的细致解读,大地湾在农业起源、建筑技术、陶器烧制等领域的突破性发现逐一呈现,让同学们深刻体悟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不绝”的深厚底蕴,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长。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扎根基层的服务、红色基因的传承、文明根脉的探寻,让学子们在知行合一中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认知,锤炼了吃苦耐劳的品格。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回应时代召唤,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书写青春无悔的篇章。

(撰稿:胡悦  摄影:李东武  审核:吴鸿文 )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