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至7日,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宏带队,数媒与印刷工程学院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等组成调研组,聚焦数字媒体、印刷出版、文化创意等核心领域,深入省内8家企业开展“访企拓岗”就业市场调研。通过“按领域对接、按专业匹配”的模式,推动校企合作从“广度覆盖”向“深度融合”升级。
锚定数字技术核心领域,筑牢专业就业根基
数字媒体技术是学院的核心专业方向,调研组首站即聚焦该领域头部企业,精准对接技术岗位需求。
作为巨量引擎甘肃区域合作伙伴,兰州宣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短视频技术、新媒体运营等领域经验丰富。调研中,企业结合抖音电商、直播技术等实际业务,提出“会剪辑、懂算法、善策划”的岗位能力模型,并承诺参与学院专业课程案例设计,实现“岗位需求与课程内容”的无缝衔接。
在甘肃共创数媒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组实地考察了虚拟现实实验室、交互设计工坊,详细了解企业在数字内容开发、场景化技术应用等领域的业务布局。企业负责人明确提出“技术扎实+创新思维”的用人标准,尤其青睐能独立完成“建模—渲染—交互测试”全流程的复合型人才。双方就共建“数字技术实训工坊”达成一致,企业将提供最新的开发设备与项目案例,学院则选派骨干教师参与技术研发,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
深耕影视传媒赛道,打通实践就业链路
针对学院数字媒体技术、音视频制作等专业方向,调研组走访了两家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传媒企业,重点解决“课堂学习与行业实操脱节”问题。
甘肃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则聚焦音视频技术应用,其服务的政企宣传片、新媒体短视频等业务,与学院“音视频制作”专业高度匹配。双方围绕“校企联合培养”展开研讨,企业将定期派技术总监进校园开展“非线性编辑实战”。
甘肃君昱汉影业传媒有限公司作为本土影视制作骨干企业,其全流程制作中心(涵盖剧本孵化、拍摄、后期合成)让调研组成员直观了解行业真实场景。企业负责人结合纪录片的制作经验,强调“影视人才需兼具艺术审美与技术落地能力”,并与学院初步达成“项目制实习”合作——学生可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分镜设计、剪辑工作,优秀作品将纳入企业案例库。
聚焦文化创意融合,拓展跨界就业空间
依托甘肃文化资源优势,学院将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结合作为特色发展方向,此次调研重点对接了两家“文化+科技”型企业。
兰州东方商易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耕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学院与公司重点对接其无人机低空经济、短视频运营与直播带货等核心业务。该公司正与省文旅局合作开展甘肃旅游直播项目,同时涉及文创产品包装与印刷业务。无人机影像处理、直播技术支持、文创包装设计等岗位,与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印刷及包装工程专业高度契合。
甘肃龙人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地域文化IP开发为核心业务,其“敦煌元素数字文创”“非遗技艺可视化”等项目,与学院数字媒体技术、艺术设计专业方向高度契合。
对接教育出版转型需求,培育新兴就业增长点
针对教育信息化、出版数字化等行业趋势,调研组走访了两家转型中的标杆企业,为学院印刷工程、数字出版等专业拓展新赛道。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知名出版机构,其数字出版实验室、融媒体编辑中心展现了传统出版业的转型方向。调研中,企业强调“数字出版人才需同时掌握印刷技术、融媒体编辑、跨平台运营技能”,并与学院达成合作,为“数字出版物制作”课程扩充行业真实案例,参与毕业设计指导。
国聘职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数字媒体+教育”融合应用,其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教育动画等产品,与学院“数字内容制作”方向互补。双方可联合开发《教育可视化技术》特色课程,企业提供教育场景需求与技术标准,学院负责内容制作与教学实施,培养 “懂教育、会技术”的跨界人才。
调研成果与未来规划
本次访企拓岗行动,学院与省内多家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其中部分为我校杰出校友创办。2011年,08届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史小勇成立的兰州东方商易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西北地区文化传媒与互联网服务融合的领先企业,业务涵盖网站策划制作、影视摄制等;2013年,08届印刷图文专业毕业生龙丽娜创办的甘肃龙人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涉及网络文化经营、装饰及创意设计等服务,在文化产业领域站稳脚跟;2016年,08届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汪文波创立的甘肃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业务涵盖文化活动策划、影视动画设计等。
通过对这些校友企业及其他企业的实地考察与座谈,调研组梳理出行业对数字媒体技术、创意设计等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为学院优化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了第一手参考。学院将进一步梳理企业需求与建议,组织教师专题研讨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同时以此次走访为契机,与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项目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撰稿:梁永文 摄影:冯凯 审稿:张贵强 兰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