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14时30分,数媒与印刷工程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迎来首批研学团队——西固区福利二小31名师生。作为甘肃省首批免费开放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室资源,敦煌非遗彩塑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与樊琼染撷艺术工作室正式启动非遗文化研学实践,通过泥板画制作、扎染体验等特色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桥梁。
沉浸式体验:指尖触摸千年敦煌
在工作室负责人带领下,学生们分组参与三大核心环节:
泥板画创作:以敦煌壁画为蓝本,用矿物颜料在泥版上临摹飞天、九色鹿等经典形象,感受古人绘画技艺;
扎染艺术实践:通过捆扎、浸染等工序,制作具有敦煌藻井纹样的方巾,理解色彩与几何的千年对话;
壁画故事课堂:借助泥板画作品,动态解析《九色鹿》等壁画中的历史典故。
福利二小带队教师王睿老师表示:孩子们在触摸泥胚、扎染布匹的过程中,比课本更直观地理解了非遗活化传承的意义。
政校联动:打造非遗教育新范式
此次活动是落实《甘肃省推进科学实验室开放实施方案》的重要实践。数媒与印刷工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两个省级工作室将常态化开发研学课程包,通过线上线下多层面预约向全省中小学开放,形成展览馆+工作室+校园的三级非遗教育网络。
文化传承的青春答卷
活动尾声,学生们带着亲手制作的扎染作品合影留念。五年级学生兴奋地说:原来敦煌的颜料是用宝石磨成的!我要把今天学的故事讲给奶奶听。工作室团队表示,将持续优化研学内容,让非遗技艺成为青少年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摄影、撰稿:刘剑云 审核:张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