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松,中共党员,1985年生,甘肃文县人,高级工程师,现任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部长。2005年毕业于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他深耕煤炭行业20余年,在专业领域攻坚克难,在管理与创新路上破解难题,用实干与创新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工作期间先后获得陕西省国资委、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人社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陕煤思创高管院等荣誉8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持完成或参与创新项目20余项。
2005年,他怀揣着对能源事业的赤诚热爱与扎根一线的实干初心,入职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公司,从井下一线工人一直到区队技术员。5年扎根煤矿一线的实干积累,让他掌握了现代化大型煤矿煤炭开采工艺和综采设备安装回撤工艺流程,也让他成为陕北煤炭技术升级浪潮中,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典型,为他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6月,他开启了从“一线技术骨干”向“规模化产业服务参与者”的职业新征程,投入到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建设与发展中。先后担任过神南产业公司综合经营科副科长、科长、主任助理等职务。期间,他始终保持对技术难题的攻坚热情,围绕行业痛点不断探索研究,主导负责的《一种用于综采工作面转载机传动部安装拆解的操作平台》,通过优化传动部安装拆解流程,设计加装专业操作平台,将设备安装拆解效率提升40%,取得发明专利;《一种无滑轮式液压支架回撤机构》《双速多功能绞车远程遥控系统》等4项技术应用取得实用新型专利。他还注重技术成果的理论转化,在《基层建设》《中国科技信息》等行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成为煤矿综采设备搬家倒面领域专业技术革新与突破的重要推动者。
工作之余,他还不忘学业上继续深造,在西安科技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取得大专学历;在内蒙古工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习,取得本科学历;2024年作为公司优秀管理干部在陕煤思创高管院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2018年,他的职业生涯迎来了重要改变,从扎根一线紧盯具体任务的执行者,到统筹全局、锚定团队目标、把控发展方向的管理者,用系统思维推动整体成果达成,开启了职业发展的新阶段。先后担任分管经营的副主任、计划经济部副部长到企业规划发展部部长。他主导编制的综采工作面设备搬家倒面《机械台班定额》《材料消耗定额》《人工定额》《单项目核算》体系以及年度全面预算(费用预算+业务预算),为公司生产经营注入了“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动能。机械设备使用率、人工效能大幅提升,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年度全面预算更将费用管控与业务目标深度融合,通过“费用预算匹配业务进度、业务预算锚定发展目标”的双向联动,使公司年度成本支出得到有效控制,营收利润保持稳定增长,成为区域煤炭行业精细化管理的标杆管理成果。
他在深耕业务、夯实管理的实干实践中,抓实管理细节的同时,始终聚焦行业趋势与企业发展需求,主动在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模式升级上探索突破,让实干的“稳”与创新的“进”形成合力,推动企业与团队高质量发展。主持完成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应用》《煤炭服务企业内部商务谈判全流程风险控制管理》项目分别获得陕西省第二十五届、第三十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和二等奖;《“海因里希法则”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项目获得陕西省职工先进工作法称号;《转载机传动部安装“拆解”操作平台》项目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全国煤矿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二等奖,累计主持完成和参与创新项目20余项,成为公司“实干+创新”双驱动的典范。
陶小松凭借突出的业务能力、实干敬业的精神、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先后获得陕西省国资委、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人社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陕煤思创高管院等省级荣誉,这些荣誉,既是对他在煤炭行业实干与创新成果的肯定,也印证了他从基层成长为行业杰出青年的进阶之路。未来,他将继续立足煤炭行业管理实践,以更坚定的实干姿态、更敏锐的创新视角深耕煤炭领域,为企业和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青年力量。
(撰稿、摄影:马斌 彭自立 审核:刘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