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掌握新生心理动态、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作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篇之举”,我校近期有序组织开展了2025级学生的心理测评工作。截至9月16日,覆盖完成了6218名大一新生、1345名专升本学生与186名中职学生的测评任务,为新生适应期心理支持工作奠定坚实数据基础。
本次测评聚焦“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原则,结合不同新生群体的时间特点科学安排。9月9日,学校依托三地四校区的军训营地集中组织测评工作,将新生分为若干批次依次开展测评工作,既避免与军训训练计划冲突,又借助集体组织模式提升参与效率;针对专升本新生,考虑到其课程衔接需求,测评时间调整为9月15日至16日晚自习期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40 分钟内完成问卷填写,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
“专业培训是确保测评质量的关键。”学校大学生健康发展教育指导中心在测评启动前一周,中心4名专职教师牵头开展了为期2天的心理服务志愿者培训,75名来自各学院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培训内容涵盖测评系统操作规范、三大量表维度解读、学生情绪安抚技巧及个人信息保护准则,让志愿者熟练掌握“如何引导学生准确作答”“遇到焦虑情绪学生如何临时疏导”等实战技能,为测评现场的顺畅运行提供保障。
从测评内容来看,本次采用的量表体系兼具科学性与针对性,重点围绕三大核心维度展开:一是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通过核心指标评估新生情绪稳定性、压力耐受度及潜在心理困扰,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二是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从情感支持、教育方式等维度分析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特质的影响,助力后续“家校协同”心理辅导;三是心理适应量表,聚焦学习节奏、人际关系、生活自理等新生高频适应难题,精准定位适应困难群体。
“测评不是终点,而是个性化心理服务的起点。”大学生健康发展教育指导中心将对所有测评数据进行专业处理和系统分析,为每位新生建立“一人一档”的心理档案。对于筛查出的有潜在心理支持需求的学生,中心将通过预约访谈、团体辅导、心理讲堂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定制化心理支持;同时,还将结合测评结果开发“新生心理适应”系列主题活动,包括情绪管理工作坊、人际关系训练营等,帮助新生更快融入校园生活。
此次大一新生心理测评全覆盖工作的完成,是学校落实“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筛查-干预-跟踪-反馈”的心理健康服务闭环,通过课程教学、咨询服务、活动普及等多渠道,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每一位新生以积极心态开启大学生涯新篇章。
(撰稿:周红燕 摄影:范多芳 焦隽 姚志强 审核:郝跃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