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学校师生代表走进兰州新区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参观学习,学生们全方位了解了毒品的种类、危害及禁毒历史,提升了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此次活动作为学校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现场讲解+亲身体验”的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育与现代化的实训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们对毒品预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沉浸式体验:科技赋能禁毒教育
在禁毒教育基地,师生们跟随讲解员,通过参观禁毒展览、观看禁毒短片、VR眼镜体验、毒驾模拟体验等项目开展了毒品预防教育。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禁毒教育更加生动直观。学生们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了解毒品种类、毒品的识别、毒品的危害和我国禁毒史等知识。这种寓严肃的禁毒教育于生动展示体验之中的方式,一改以往单纯说教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们通过听、看、体验、做游戏、答题等方式受到更为深刻的教育。
禁毒历史与法律:从过去到现在的警示
基地的禁毒历史展区用详实的史料,展示了中国禁毒斗争的发展历程。在法律法规宣传区,师生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了解了法律对毒品犯罪的严厉打击。禁毒语录和禁毒历史大事件展区,让学生们感受到禁毒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展览不仅展示了毒品的危害,更弘扬了禁毒工作者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这种历史与法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全面的禁毒知识体系。从历史教训到法律制裁,从个人健康到社会责任,多维度的内容设计使学生们对毒品预防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实践感悟: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变
基地的实物展示和案例讲解,让学生们对毒品危害有了更直观地认识。吸毒者悲惨遭遇的真实案例,深深触动了学生们的内心,坚定了他们拒绝毒品的决心。活动现场,学生们积极体验各种互动项目,在仿真场景中加深了对毒品危害的认知。这种实践式教学实现了禁毒教育从知识认知到行为转变的跨越。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前觉得毒品离我们很遥远,今天看了这些仿真模型和案例,才发现预防毒品其实关乎每个人的生活”。
此次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实践活动是学校推进法治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这种创新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也让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植学生心中。学校将持续创新教育形式,使法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让法治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更多青年学子在体验中成长,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公民。
(撰稿:铁智颖 摄影:芦文涛 审核:左婧文)